哪些情况不能打新冠疫苗?29个热门问题详细解答!
01.新冠疫苗来了,到底要不要打?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群暴露的风险相对较低,通过有效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集等措施完全能够实现日常预防,那么接种新冠疫苗的潜在获益就相对有限。
02.开展新冠疫苗紧急接种重点人群包括哪些?
来源:“南方+ ”App
03. 接种对象有哪些情况应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 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59岁;
- 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者;
- 发热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者;
- 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接种 3 个月内有生育计划;
- 有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格林巴利综合症病史者;
- 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 已知或怀疑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者;
- 使用抗肿瘤药物等免疫调节剂者;
- 有新冠病毒感染史者;
- 临床医师或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不适合接种者。
具体以疫苗说明书为准。
04. 目前新冠疫苗,有哪几种?哪个最好?
这5条技术路线,不能简单说哪条技术路线更好,要评价一个疫苗,一定要综合考虑到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这才是对一个疫苗的科学评价。
目前国内进行紧急接种的疫苗是新冠灭活疫苗,并无其他选择,且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何种工艺疫苗更好。
考虑到现有防疫需要,只要是出于防病的目的,任何工艺的疫苗对于非禁忌症人群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05. 新冠疫苗打几针?
武汉市本次紧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全程共需接种2针,每针间隔时间为4周。
06. 错过第二剂的接种时间或延迟接种如何补种?
如错过接种时间,建议尽快补齐相应剂次。
07. 两针不同新冠疫苗可以互换吗?
08. 是否需要检查产生抗体?如何检查抗体,如果为阴性需要补种吗?
由于检测方法学和相关试剂灵敏度不同,结果可能无法显示真实信息,结合疫苗研发机构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可推测中和抗体阳转率超过90%,
因此除有特殊需求群体外无需专门进行抗体检测,也暂不推荐对于自行检测抗体结果阴性人群进行补种。
09. 新冠疫苗能不能和HPV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疫苗等其他疫苗一起接种?
不过,对于新冠疫苗这个疫苗家族新成员,因此建议在技术指南等文件明确之前,暂不建议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但是有如疑似狂犬病暴露者需接种狂犬疫苗、其他外伤需接种破伤风疫苗者,应优先接种。
14天内接种其他灭活疫苗,28天内接种减毒活疫苗者,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10. 新冠疫苗在这么短时间研发成功,接种是否安全?
11. 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极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处理,2-3天后大多可自行恢复。目前尚未监测到发生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由于疫苗所含成分的特异性属性有可能诱发过敏性反应,这是疫苗本身特性之一,由此产生的不良反应,不代表疫苗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存在问题。
12. 接种新冠疫苗后感冒发烧了是怎么回事?
所谓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偶合症不是由疫苗的固有性质引起的,即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因果关联。
13. 接种新冠疫苗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前,接种医生会询问健康状况,请如实告知相关信息。
- 接种完成后,需现场留观30分钟,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适当安排休息。
- 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
14. 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如何处理?
如果症状较重或无法自行评判严重程度,应及时就医处理。
15. 接种新冠疫苗后如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怎么报告?
如离开接种场所以后出现有严重的反应,怀疑与接种有关,应该及时向接种点的医生报告。
16. 接种新冠疫苗后多久可以产生抗体?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一剂后7天普遍开始产生抗体,14-28天抗体阳性率约60%-90%;
接种第二剂28天后抗体阳性率均达90%以上,并形成持续保护。
17. 接种新冠疫苗后是否就不会得病?
本次接种的新冠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揭盲结果综合显示,疫苗接种后均产生高滴度免疫应答,中和抗体阳转率达90%以上。
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疫苗有效性进一步得到验证。
但需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者仍然发病,与疫苗本身特性和受种者个人体质均有关。
18. 新冠疫苗保护效果可以维持多久?
目前证据提示,疫苗保护期可以达到至少半年以上。
19. 接种新冠疫苗后,核酸检测会呈阳性吗?
核酸检测的是新冠病毒抗原,本疫苗为灭活疫苗,是一种“被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已完全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故接种后不会导致患新冠肺炎,也不会因接种疫苗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20. 接种新冠疫苗后还需做核酸检测吗?接种证明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21. 接种新冠疫苗后,出入境检查血清抗体呈阳性怎么办?
22. 打了新冠疫苗,是不是还要继续戴口罩?
目前,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建立。因此,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不能把宝全押在疫苗上。
我们仍需牢记——
- “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
- “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23. 个人可以将新冠疫苗带给海外的同事接种吗?
24. 普通公众何时可以开始接种疫苗?
到目前为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们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进入三期临床的疫苗,都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由于我国疫情较早得到控制,国内不具备开展三期临床试验的条件,所以我国五款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疫苗都是在国外开展的三期临床试验。
待数据揭盲以后,会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的数据,如果数据达到相应的标准,国家药监部门将会批准附条件上市或者上市。
届时普通公众就可以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疫苗供应情况接种疫苗。
25. 得过新冠肺炎,或是无症状感染者,还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么?
但一般来说,感染过传染病或无症状感染,均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应该具有类似接种疫苗的保护作用,建议新冠肺炎康复者或无症状感染者不接种新冠疫苗。
26. 海鲜/鸡蛋/青霉素过敏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27. 有某病(哮喘/风湿/糖尿病/手术)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鉴于慢性病患者是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需要对慢性病患者在非发作期接种新冠疫苗。
28. 病毒变异会对疫苗保护性有影响吗?
新冠病毒也不例外,会不断出现大量的变异株,但往往只有极少数关键位置的突变会对传播性、致病性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所能发现的变异都是能成功存活和传播的病毒,药物及疫苗的压力也可能对变异株进行筛选,就目前新冠病毒变异情况看,降低疫苗的效力可能性不大。后期是否会有大的突变,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
资料来源:
1. “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上海市已启动新冠疫苗接种 21个热门问题详细解答》
2. “协和医学杂志”微信公众号:《纠结....新冠疫苗到底要不要打?听听协和专家怎么说》
3. “上海瑞金医院”微信公众号:《刚打过流感疫苗,新冠疫苗还能不能打?》
4. “听听专家说”微信公众号:《新冠疫苗接种热点答疑,接种医生值得收藏!》
来源:深圳卫健委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简介
1989年成立内分泌专业组,2003年独立门诊,2006年独立病房,2011年独立病区。内分泌科是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专业)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河北省生长发育与矮小症专病联盟单位,河北省罕见病成员医院,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多次承办河北省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内分泌科将努力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质、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集医教研于一体、以内分泌代谢疾病为诊疗特色的京西北区域国家重点内分泌专科。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5.67万人次,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2124人次。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3人。内分泌科现有护士17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学科是院级重点学科,开设有内分泌专家门诊、生长发育门诊、肾上腺门诊、肥胖门诊、甲状腺门诊、普通门诊、宣教门诊。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目前内分泌科开展的亚专业包括生长发育、内分泌高血压、肥胖和特殊类型糖尿病,涉及病种包括生长发育异常、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1、任卫东,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内分泌科主任;1998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专业,200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2012年晋升主任医师,2017年获得河北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基层学组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等。在SCI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多部著作;获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成果8项。带领科室团队创办“一附院内分泌科”微信公众号,致力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关注人数超7万。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骨代谢疾病、痛风、肥胖、下丘脑垂体疾病、生长发育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许峥嵘,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内分泌科副主任。河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医师分会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青少年内分泌与代谢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糖尿病足分会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2007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一年,2016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18年晋升为副教授。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负责张家口市唯一的生长发育门诊。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以项目负责人完成张家口市科技局科研课题2项,目前在研河北省卫计委课题1项、张家口市科技局课题1项。
3、董运成,男,副主任医师,本科,张家口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营养师学会常委,营养管理学会常委,张家口桥西区政协委员。1988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参加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分泌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内分泌疾病诊断治疗经验,曾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承担过多项科研课题。
4、张志英,女,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张家口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1993年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同年在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参加工作。2005年修完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分泌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内分泌疾病诊断治疗经验,200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一年。曾参与编著《内科少见病学》、《内科少见病专论》等专著,在《中国综合临床》、《临床荟萃》、《时针国医国药》、《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5、谷君,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家口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糖尿病足分会委员,中共微循环学会张家口周围血管疾病分会委员。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内科学内分泌硕士学位。2011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1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一年,2017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及骨代谢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获河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完成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研究重点课题并取得成果1项,以第一作者在在《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杂质》、《中国糖尿病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临床医生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出版论著2部。
6、李明霞,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张家口周围血管疾病分会委员。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代谢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及性腺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获河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完成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研究重点课题并取得成果1项,担任《内分泌疾病的临床处置精要》主编;在SCI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包括《INT J CLIN EXP pathol》、《中国临床病理生理杂志》、《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老年学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大连医科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出版论著5部。
7、史丽,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质量管理处副主任;国际医疗部副主任。国际女医师协会会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糖尿病防治与管理专委会委员;河北省药物与卫生技术综合评估学会常委;河北省女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肥胖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获内科学内分泌硕士学位。2018年9月至今于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攻读在职博士学位。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8篇。获得河北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主持年河北省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培养项目计划课题1项,河北省卫健委科研课题1项。
8、宁改君,女,1984年10月出生,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防治专委会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糖尿病足分会委员。2010年毕业于桂林医学院研究生院,获内科学内分泌硕士学位,同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参加工作,2013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15年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在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疾病、骨质疏松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以项目负责人完成张家口市科技局科研课题1项,完成河北省卫计委科研课题1项,获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
9、邓文娟,女,硕士研究生,中华预防医学会肥胖症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糖尿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专业,获内科学内分泌专业硕士学位,同年8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参加工作,2014年晋升主治医师,2016至2017年于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目前负责省市级课题2项。曾在《Eur J Intern Med》、《中国糖尿病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擅长甲状腺、糖尿病、肾上腺、垂体及骨代谢等方面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0、左丽娟,女,1983年3月出生,主治医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张家口周围血管疾病分会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糖尿病足分会委员,2008年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12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参加工作。曾参与编著《临床查房丛书》。
11、张秋子,女,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2010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3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获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参加工作。2017年晋升为主治医师。曾在SCI杂志《BMC Endocrine Disorders》、《J Endocrinol Invest》以及国内《疑难病杂志》等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2014年获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2018年获河北北方学院留学生教育优秀教师。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矮小、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对部分内分泌少见病、罕见病有一定积累;特别是近年来一直追随国内知名中医专家学习并实践中医时令养生,可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养生防治指导。
12、胡利梅,女,1986年7月出生,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2011年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4年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参加工作。曾在《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发表文章。
13、刘慧颖,女,医学硕士,管理学学士,高级营养师。2012年取得高级营养师资格,2013年获得河北联合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6年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获得河北北方学院内科学内分泌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参加工作。2017年获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英文授课比赛第一名;2018年获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文授课比赛第一名;2019年获得秀林解泌PPT演讲比赛河北省第一名。
14、蔡裕,女,2014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5年取得执业医师证书,201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得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内分泌专业硕士学位,2017年8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工作至今。2018年获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英文授课比赛第二名。熟悉掌握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生长发育、骨代谢疾病的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流程。
15、陈雅茹,女,1992年11月出生,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2016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2017年考入河北北方学院,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学习,同年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于2020年6月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证书,在校期间发表学位论文一篇,中文期刊一篇。同年8月进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工作至今。熟练掌握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生长发育、骨代谢疾病的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流程。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
微信公众号
内分泌科医办室:0313-8041519
无恒难以做医生,做任何学问都要勤奋和持久,学医尤需如此。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一举手一投足都接触病人,医术好些精些,随时可以活人,医术差些粗些,随时可以害人。一个医生,如果不刻苦学习,医术上甘于粗疏,就是对病人的生命不负责任。当然,就是勤奋学习,也不等于就能万全地解决疾病。但无怠于学,至少可以无愧于心。
声明:凡注明来源的均属转载,转载只限于分享专业知识和医学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者不应无偿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会及时改正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