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又到总结展望时。
2020持续整年的新冠疫情令全球经济蒙阴,但率先控制疫情,稳健复工复产的中国成为全球资本趋之若鹜的避风港。尽管上证指数表现波澜不惊,但围绕医药、科技、消费三大主线展开的个股行情,却频频出现涨势堪称波澜壮阔的大牛股。基金爆棚热销,也反映出刚刚而立之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正在从“散户化”向“机构化”发生转变。
在这个令所有人记忆深刻的年份过去之际,全景·卓识与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联合推出《前瞻2021》岁末专题,希望从与宏观专家、私募大咖以及中国最顶尖证券分析师群体的深度交流中,尝试勾勒出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产业发展的主要脉络,寻找在注册制全面推行的情况下,中国资本市场较具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2020年,“芯片之殇”成为年度热词。
随着美国对华为新禁令正式生效,台积电、高通、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等不再向华为供货,华为5nm工艺的高端芯片麒麟9000或将成为绝唱。正如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所言——“旗舰芯片无法生产了,这是我们非常大的损失。”
消费电子和芯片半导体构成了电子行业的两大支柱。近年来国家层面对电子行业尤其是芯片半导体产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无论是产业政策支持、资本投入、税收优惠还是对相关人才培育的机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芯片的进口金额为3040亿美元,出口额1017亿美元,贸易逆差首次呈现负增长态势。业内人士认为,国产芯片的发展正在呈现加速态势。
而从产业资本的角度观察,大基金一期到大基金二期,国家投入到半导体领域的资金量十分庞大;制度层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亦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人才层面,2020年,国家把集成电路列为一级学科,大力培养半导体人才;政策层面,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更是明确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10年免征所得税。在资金投入、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政策引导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都彰显出国家对电子产业扶持的力度和决心。
众望所归之下,2021年,电子行业如何在行业景气周期里优选细分赛道?又该关注哪些核心指标呢?又有哪些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2021年新年前夕,全景·卓识对话广发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连续四年荣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电子第一名的许兴军,分享他对2021年电子行业的看法,就行业发展最新特点及当下热点话题进行专业的解读。
过去两年行业整体存在渠道去库存的压力,经历了一轮渠道模式的变化。往明年看,尤其是行业龙头只要是正常需求,正常的发货,将带来稳健的销量增长。行业明年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量价提升的阶段,明年整个行业基本面表现会比过去两年要更好。
他提到,最近行业原材料价格提升,整机企业可以通过提价的方式把成本压力向渠道和终端做转移,所以企业本身盈利能力也没有太大的压力。另外今年7月1号开始的空调新国标法,对产品结构会有带动,加上库存去化需求改善,价格弹性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这是明年最值得关注的行业边际增量。
许兴军表示,电子行业2021年整体仍有机会,但是面临分化。消费电子方向将受益于国内厂商对台系厂商替代力度的增强,核心龙头公司更具机会——“未来有成长性、有竞争力的公司,只会越来越少”,许兴军强调。
对半导体而言,许兴军认为受益于国产替代和产业政策支持,整体性板块机会将强于消费电子,但核心仍是靠业绩驱动的公司会更具持续成长能力。
对如何选择半导体行业的优质赛道的公司,许兴军提出,半导体产业链上可聚焦IC设计,如果在IC设计上“再聚焦一点的话”,则在射频、光学器件这两个子领域机会更多一些。
在产业链研究层面,他指出在不同环节上,看重的点也该不同:比如模拟电路企业要关注其人才状况,设计类公司可以关注它是不是在一个向上的行业趋势里同时有一个优质的团队,而材料类的公司则更应关注其产品线未来的成长空间以及目前导入了哪些大厂。
至于风险因素,许兴军坦言,中美摩擦强度的不确定性仍值得关注,一旦美国加大对中国高科技的封锁力度,这对半导体行业而言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风险点。
面对疫情对2020年调研工作的影响,许兴军也直言,现场调研的强度减弱了,但是线上调研的次数越来越多了。面对与更多偏学术型背景的董事长交流以及行业信息获取成本的提高,他说最大的心得是:“首先我们自身专业能力得提升”,“第二对整体信息获取渠道得拓宽”。
以下为文字实录:
人物介绍:许兴军
连续四年新财富电子行业第一名、广发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
全景·卓识X 广发证券 许兴军
2021年电子行业将出现分化
全景·卓识:能否简单介绍下电子行业的特点以及如何看待2021年电子行业走势?
许兴军:电子行业核心是两个板块:消费电子和半导体。消费电子目前来看,整个产能尤其是苹果产业链向大陆切换的趋势还在,台系企业竞争力在减弱,大陆厂商竞争力还在提升,份额还在持续增加。当然,相较于以往大消费电子时代,机会在减少。
2021年整体走势还是会分化,龙头公司具备更多的机会,非龙头公司能争取的订单数量、价值量难度系数会越来越高。所以大致来讲,我觉得就是机会还是存在,产业趋势往大陆国产化转移的这个趋势不变,但是会分化,聚焦在一些核心的龙头公司。
半导体部分,从2018年中美摩擦开始,国内下游厂商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等开始寻求国产化的机会。2019年半导体板块基本面趋势已经起来,很多公司的业绩增长提速。
我觉得站在更长远的维度,五年或十年,半导体板块能孕育出的电子公司会非常多,就跟我们在2010年左右看消费电子类似。
半导体子领域聚焦射频和光学
全景·卓识:半导体行业细分子板块应该如何挑选?
许兴军:半导体从产业链的维度上可以分为很多环节,像foundry(制造)的中芯国际,还有设备、封装,以及设计公司,做半导体材料类的公司。
这几个大的细分类别里,从机构投资的角度来讲,要能看到估值支撑、波动相对小,但未来成长性、爆发力又够的板块,我觉得还是偏半导体设计类的公司,它更符合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
现在5G手机规模化上量,增加了5G频段后,会对应更多射频器件,我觉得就第一个核心的赛道就是射频:我觉得看三、四年,射频还是会随着5G渗透率提升,整体的行业规模复合增速会达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这个细分板块一定要重视。
第二个是光学器件,手机和汽车的摄像头不断增加,像素和成像质量在不断提升,所以光学这个赛道我们也非常的乐观。
所以半导体产业链子领域再聚焦,我觉得可能在射频、光学这两个子领域的机会可能更多一些。
半导体企业的挑选标准:团队与环节
全景·卓识:半导体这个行业里,如何挑选出优质的企业,有没有什么标准?
许兴军:我们也是这几年花了蛮多精力在看半导体,半导体它里面这些公司,内部员工各个维度的素质相对于消费电子公司,整体还是要高一个水平的。原因在于,半导体它不是说草根出身,比如靠我自己很勤奋很努力抓住一个机遇就能起来,你去看半导体公司员工大部分都是有很深学历背景、要留学背景并且在国外非常优质龙头公司有很强的工作经验。也就说它的行业门槛比一般的公司要高很多。我觉得它的领导者它的团队很重要,比如像模拟电路企业,我们会去看他的工程师的数量——你有多少个工程师?你能招到多少人才?其实是他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我们判断这个半导体公司它好或不好,我觉得管理团队、研发团队的质地能力是首先要重点考虑的一个环节。另外不同的领域会不一样,设计公司更趋重要看产业趋势——是不是在一个向上的趋势里?同时有一个优质的团队,通过自己努力不断能做出产品来,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增长,这是一个利润市场导向的维度。
所以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得区别不同的环节,我看重的东西会不太一样。又比如说像设备材料类的公司,我关注的是你的产品线——未来的成长空间以及目前你导入了哪些大厂?比如说台积电、中芯国际这类,你有没有进去?还是在一些很小的客户那边折腾。所以我核心想说的就是,不同的环节我们看重的点是不一样的。
消费电子 聚焦龙头才有未来
全景·卓识:苹果手机销量下滑会对苹果产业链乃至消费电子板块产生怎样的影响?
许兴军:在2010年到2015年以前,苹果手机销量每年的增速很高,它是一个板块性向上的趋势,里面能涌现一堆公司。你只要是在苹果供应链,随着苹果销量增长,你就能获得高增长。那2015年到现在呢,其实它是总量趋于恒定情况,要想获得增长,就必须得拿到更多的品类,不能靠苹果手机销量的增长来获得增长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它的机会在2015年是个分水岭,2015年以后苹果产业链的机会就在逐步缩小,这个过程里面我们看到有一堆比较大的公司慢慢起来了——包括立讯精密、歌尔股份、领益智造,也就是说它们把能做的应用领域或者能做的部件,甚至把一些组装环节都陆陆续续的侵蚀掉了。也就是说2015年到现在,一个趋势就是你能选择的标的,你能看到未来有成长性、有竞争力的公司,只会越来越少。
本身消费电子的公司数量就会缩减,那再叠加半导体板块的影响,整个消费电子板块的关注度,它会下来一些。这就是我们提到那个观点——分化,往龙头聚焦。
中美摩擦力度升高仍是一大风险点
全景·卓识:整个电子行业明年的风险点有哪些?
许兴军:消费电子这一块有没有可能因为疫情影响整体的需求,我觉得整体按目前的趋势来看还好。半导体这块呢,我觉得还是(中美)摩擦个力度到底是在哪个力度上,比如说像现在这种力度上其实挺好的,我觉得国内也会非常注重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政策、资金、资本市场各个维度的支持力度都是在往上走。目前对于我们来讲,这种环境下也有一定的喘息机会,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任何的机会。
那么风险点就在于中美之间2021年会走到什么样的状况?是压得更紧还是说会再宽松一点?那如果压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美国如果真采取比较大的力度来封锁国内这些高科技的技术,其实这个就是蛮大的一个风险点。
调研心得:提升专业能力最重要
全景·卓识:受到疫情因素影响,调研频率是否有变化,调研过程有何新观察?
许兴军:2020年跟以往相比,我们调研的强度减弱,但是从次数角度来讲反而是增加了。我指的是现场调研交流的强度会减弱,但是线上沟通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你看现在新上的科创板公司有一大部分都是电子类的公司,所以对于我们来讲,这个研究的强度也要增强很多。
除了一些重资产的foundry(制造)厂商会比较缺缺钱之外,整体都不缺钱。现在市场热度很高它也很很容易融到钱,所以它跟投资者之间的沟通不像一些偏重一点的资产类企业那么积极和有诉求。我们如何在跟他们调研沟通中体现我们的专业性,就是说我跟你聊,我们是相互有一些能传递有价值的东西,能够共同成长的。这个可能对于董事长来讲会比较喜欢,因为董事长偏学术类背景的会多一些,偏销售类背景反而会少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对研究员自身的一个专业要求,我觉得这个门槛也是在提升的。 第二,它的产业链跟踪难度系数会大幅增加,因为半导体公司相对来讲,跟投者跟资本之间打交道的难度提升,所以导致你很多信息的获取成本会大幅增加,那么我们对一些公司业绩的判断难度也会提升很多。所以我觉得,如果要在半导体这个行业里面,我们要在资本市场里面形成一个比较强大的话语权,首先我们自身这个专业能力得提升;第二你对整体信息获取渠道可能得拓宽,这里就难度很高。所以我觉得研究半导体行业客观来讲,难度系数会比之前我们看消费电子会大很多。今年我们花了蛮多时间在研究半导体公司,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今年最大的一个体会吧。
电子板块它要么不涨,一旦涨起来的速度会比较快,所以你一定得提前研究。你不能说等行情启动的时候,你再花一两周的时间去研究,研究完了之后得到一个结论说OK没问题,但这个时候可能已经行情走了一大半了。所以我觉得就是更大范围的去覆盖这些公司、更大范围的去了解这些行业的动态变化,这对电子行业的研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点击关键词可直接阅读
被暂缓上市的蚂蚁|史诗级崩盘|巴菲特巨亏6500亿|航空业太惨了|欧洲银行最大"黑天鹅" |软银"怂了"|首套房首付降至20%!|2亿人复工最严峻的问题|深圳房价逼近70000元|两桶油巨亏360亿|A股史上最贵的新股来了|超3100股跌停 |中一签赚11万|大牛股铁定退市|中美关键领域的大变局 |4.8万股民遭遇"惊魂一夜" |全球顶级PE巨亏780亿 |630亿医药白马股闪崩20%|G20峰会的特别信号|中行原油宝爆雷:倒欠银行500万 |中国芯片巨头启动IPO……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全景财经微信公众号